芳樟攻略网将跟大家是介绍关于985男生天天宿舍打游戏到凌晨3点的,希望可以帮你解惑。

你是如何看待作弊行为的?

你是如何看待作弊行为的?

高考发挥失常,只上了三本线,面对巨额的学费,我选择去读了专科。刚上大学那会儿,我维持着高中的习惯,每节课我都认真听讲,有问题会积极地与老师互动。然而渐渐的,在我回答问题时,角落里总会传出刺耳的揶揄的笑声,我环顾四周低头玩手机的同学,我感觉站立着的自己,像是一个异类。再加上人是有惰性的,每次回宿舍看到室友们都在看剧、打游戏,慢慢的也开始想加入他们。于是我们一起开黑,经常组团玩到凌晨3点,导致第二天整个宿舍集体翘课。有次公共课考试,我在室友们的建议下,抱着侥幸的心理第一次打了小抄。我当时坐在教室边上的第一排,紧张得不行,我看着试卷上成段的黑字,脑子里面一片空白。我耳边传来挂钟滴答滴答的声音,监考老师在讲台上走来走去,我的手一直颤抖着,慢慢地滑动到裤子口袋边。我一边注视着监考老师,一边小心地掏出纸条,把它攥在手里,然后快速地压在试卷后面……考试结束后我终于松了口气,监考老师让我留下来帮他收试卷。当我把试卷叠好交给他时,他清点着试卷上的考号,头也不抬地对我说,你走吧,下次不要再作弊了。我一下子愣在原地,窘迫感使我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我下意识张了张嘴,想说句对不起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最后讪讪地走出

很多大学生喜欢在宿舍学习,在宿舍的学习效果好吗?

其实,不管在宿舍、在图书馆或者在教室学习,是需要一个比较安静 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你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我上大学的时候,最开始很喜欢在宿舍学习,但是我的学习效果并不好。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宿舍并没有统一的学习氛围。

我们宿舍6个人,大一的时候,下课以后,我们会一起回宿舍。我比较喜欢在宿舍看看书,整理一下刚学的课程的笔记,我喜欢比较偏安静的。我其他的室友喜欢先讨论一下,课上不太理解的地方或者老师留的作业,又或者吐槽一下某一科老师的。我的室友还有一回宿舍,就打开电脑看综艺的。

大二的时候,因为我们要考专业证书和准备考研了,这个时候,大家的学习氛围才开始变得比较浓了。尤其是考试前的两三周时间,宅在宿舍,是学习效果比较好的。大家都很默契的保持安静,疯狂突击知识点。

其实大学里的自由时间很多,除了上课的时间,我们需要安排好课下的时间。这个时候,比较考验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可能高中以前,我们已经习惯了 时间表被整齐划一的安排的满满当当的。最好某个时间段,都被安排好要做什么。所了大学,也比较喜欢合群。上下课和同宿舍的一起。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个体发展的差异。大学期间,给大家那么多的自由时间,就是让大家更多的进行自我的探索的。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甚至学习目标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早起,有的人适合晚睡,有的人追求60分万岁,有的人要争取年级第一申请奖学金的。

所以,在进入大学以后,学生身份由高中生专为大学生以后,我们的学习方式也要跟着做改变。在时间比较自由的条件下, 我们应该学会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不管是在宿舍、图书馆或者是教室,我们应该学会用量化结果来考核自己的学习效果。如果其他室友做什么都不太会打扰到学习效果的情况下, 当然在宿舍学习是很自在。但如果发现自己在宿舍的学习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就应该及时转换自己的学习环境。

如果让那些天天睡懒觉、打游戏、喝大酒的混日子大学生毕不了业,你支持吗?

曾几何时“上大学”成为了无数人的奋斗、努力的唯一目标,而“上了大学做什么”却是很多人都没有去考虑过的问题,而且非但没有考虑过,很多人竟然认为“上了大学就好了”……

之所以如此,某种程度上跟我们的大学“宽进严出”不无关系——当然,其实越是一些名校反而在这方面要求的格外严格,越是一般的学校尤其是一些三本学校,学校恨不得把学生“送”毕业……

我当年上的大学是一所985大学,在那个年代能够考进去的同学除了个别的“定向生”之外几乎都是在学习能力上比较突出的学生。

学校的学风非常好,考试也非常严格。

我举两个例子:

1、你见过一所大学从晚上11点开始会出现浩浩荡荡的下自习人潮吗?

上过大学的都是知道,除了个别学校会有强制的晚自习,几乎大多数大学上晚自习这件事情都是自愿的。为了上自习,“占座”的问题可以说是那个时候学生与学生之间最常见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还不局限于“自习教室”,就连上课的时候,大家也都是抢着往前排坐。

我们那时候班上有个小伙子,人非常勤快,每天起床最早,吃饭最早,然后去教室也是最早,顺便把整个教室的第一排全部占下。一半留给自己宿舍的,另一半留给女生……

这事儿后来还闹了一个事故——有一门课我们是跟另外一个系的班一起上课,他们班也是有这样的一个人负责占座,结果有一天就是因为这个问题两个班差点打了起来。

2、你见过寒暑假期间自习教室同样有很多人在上自习吗?

除了第一个寒假我是在家里住到了开学前才返校的,其他几个寒暑假我都是放假马上走,但是开学前我都会提前返校的。

在教学区可以这么说,随便推开一间教室都会看到里面有人在认真地学习,当然, 比起日常还是要少很多的。

但是这种学风确实给了很多人一种非常积极的影响。

3、学校挂科非常严重

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严重到一个学生能够做到4年没有一门挂科的基本上都是有轻松考上研究生(不分学校)的能力……

我们有一门专业课的考试是最经典的,上册考完了之后,第二个学期学下册的时候还是原来的老师来教我们,开学第一节课跟我们道歉,真的是道歉!

老师说了,考试试题是他们教研主任出的,有点过高的估计了大家的水平,就连我们的老师自己也只能做到80多分……

那次考试我们专业挂科人数几乎接近了三分之一,而且这还是在极大降低及格分数的情况下才达到的效果。

最经典的是找工作那年,我们拿着的成绩单和别的学校拿着的成绩单放在一起简直是不堪入目!要知道我们这里能上90分的成绩绝对是专业的前几名了,而这部分学生根本不需要找工作,他们或者保研了,或者自己考研了。但是反观人家学校的成绩单上满满的都是90分……

而对于考试作弊、补考这种事情要求也是相当严重,只要是抓到作弊的,那么不用说,初犯、认错态度非常好的情况也是“记大过”处分,当天就能上布告栏。

累计挂科超过5门直接取消学位证,超过7门(没记错的话)直接就是劝退。

学校很不错吧?学生也很不错吧?

接下来我讲几个比较典型的负面典型吧。

只说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

这个学生如入学成绩在全系排名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大一的时候还获得了奖学金,成绩非常好!但是从大二开始他开始沉迷游戏了……

结果就是从大二开始成绩直线下滑,并且在大二下学期就完成了“取消学位”指标。

最终他读了“大五”才拿到了毕业证书,但是没有学位证。

其实我们那届全系大概有十多个人是这种情况的。

好在这些人的底子都还不错,只是真的过度的放飞了自我而已,事后认真起来还是能够追得上的,只是遗憾的是有很多失去的终究是再难挽回了。

所以你看,好不容易突出重围考入了大学,结果最后学无所成甚至连学都没读完,别说对不对的起别人了,单说自己就行了,能对得起自己曾经付出那么多的高中学习甚至是初中阶段的学习吗?

我们过去的付出是为了让我们在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改变的机会,兵不应该是让我们有更多放弃、挥霍的资本,您说是不是?